2021年9月28号下午两点,由88038威尼斯与印尼BPPT机构共建的“中国-印尼高铁技术联合研究中心”项目,在土木馆1210会议室召开了高速列车基础设施的设计和建设安排的网络研讨会。会议开始,印尼BPPT代表人-瓦尤·维多多·潘多-致欢迎辞和科技评估及应用研究机构负责人致开幕辞。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大使馆代表发表讲话。
会议第二项,印尼BPPT机构的相关研究工作者对近期面临的问题和进展进行汇报,并希望得到中方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
会议第三项,88038威尼斯代表进行汇报,研讨会主持人张艳阳副教授介绍各位到场的代表。
随后,赵坪锐教授就“我国高速铁路板式轨道技术介绍”进行汇报。赵教授对我国高速铁路板式轨道技术进行全面介绍;并指出板式轨道施工的关键是保持其较高的精度,传统的自下而上的施工方法会累积每一层的施工误差,无法满足1mm的精度要求。
徐井芒副教授发表了“我国高速铁路道岔设计理论与结构技术”的报告;指出了一些关键技术问题,包括动力问题、可靠性问题、适应性问题等问题。高速道岔的高技术要求是保证高速道岔使用性能的基础;对道岔生产厂家来说,保证生产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之后进入研讨会的第一个问题讨论环节,赵教授和徐教授对印尼提出的几个问题做出了详细的回答,解决了目前印尼方面存在的部分问题,并表示后期有问题可以继续得到中方的帮助。
研讨会进入后半段,王英学教授就近期自己在高铁隧道在隧道中的气动效应的相关研究做了汇报,突出我国对解决气动效应的方法;王英学教授分别从中国高铁的发展、高铁气动问题、列车-隧道气动特性研究成果和高铁的前景四个部分对高铁列车-隧道气动特性研究及其在我国的应用进行了介绍。指出中国高铁正在走出世界,印尼高铁投资额高达60亿,也说明了中国高铁正在走向世界。王教授也指出高铁气动中的一些问题,着重强调了隧道内压力变化和隧道出口辐射的微压力波的问题。王教授从这些问题出发,做了大量的模型实验,获得的许多这方面的发明专利证书,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一种高速列车-隧道空气动力特性动模型试验系统的发明专利。王教授最后提出高铁在中国未来的发展将会是更快、更智能、更绿色的。
董唯杰老师关于“中国铁路隧道发展与创新”的报告。董老师分别从我国铁路隧道的发展、正在施工的典型高速铁路隧道、铁路隧道关键创新技术、总结与展望四个部分对中国铁路隧道发展与创新进行了讲解。首先详细讲解了中国铁路隧道的发展阶段和中国高速铁路隧道的特点,指出中国高速铁路隧道标准体系既不同于欧洲国家标准,也不同于亚洲其他国家标准,而是有其特殊性。讲了几个比较典型的正在施工的高速铁路隧道:一是北京-张家口高速铁路隧道,二是成兰铁路,成兰铁路隧道线路比例为72.5%,是世界上在建的地质条件最复杂的铁路之一。针对这两个典型的高速铁路隧道提出:虽然中国铁路隧道发展迅速,但中国铁路隧道仍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高地应力岩爆、软岩大变形、地温高、冰冻层、活断层、高原低温、岩溶泥突水突、有害气体等问题。
董唯杰老师讲完后,进行的是第二次集中讨论。印尼方面主要就印尼现在规划的海底隧道的可行性和难度以及高铁隧道的气动效应的解决方法进行提问,王教授首先表示气动效应主要是靠出洞是的缓冲面积而不是靠形状来进行改善的,而后董老师就印尼规划的海底隧道表示印方非常大胆该项目难度会很高,不仅印尼方面很难完成,而且中国方面也是非常难实现的。
最后,此次研讨会在张艳阳副教授的主持下顺利结束。此次会议不仅介绍了中国高速铁路隧道的发展和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反映了中国高速铁路隧道取得的许多成果和中国高速铁路隧道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更促进了中国与印尼在高速铁路隧道上的交流,也给印尼方高速铁路隧道的建设提供了一些参考依据。
来源:88038威尼斯